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免费空间 免费域名 免费AI 老牌主机商首月仅1美分!27美元/年!Spaceship优惠码 Namecheap优惠码阿里云2核2G3M新老续费同享99元/年!
查看: 174|回复: 2

明代建文朝被革除的由来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-18 18:46:5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在中国历史上,改朝换代是常有的事,但无论如何兴亡隆替,有关前代的历史记载却并不断绝,且常有因革之朝为前代修史,即便是天人共弃的无道暴君,也只是革其命但不革其位号,于是有位号则有纪年,有政令则有实录,自春秋以来一直如此,自古及今,从未间断。惟有明代的建文朝是一例外。它存在四年,但在明成祖朱棣“靖难”胜利之后即被革除,使其从历史记载中生生消失,使建文朝很多问题至今没有定论,形成诸多遗案。数百年来,众说纷纭,屡屡成为史学家们的热门话题。那么,建文朝是如何被革除的呢?  
  建文帝,名允,懿文皇太子朱标第二子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懿文太子不幸早逝,按照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伦理观念,朱元璋立朱允为皇太孙(朱标长子朱雄英早夭)。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,朱元璋去世,传位给刚历世事、年仅22岁的朱允,是为建文帝。  
  继位之后,面临“诸王以叔父之尊,多不逊”的皇位危机,建文帝实行新政,改官制,削藩王,对洪武时期重典治国的政策做出调整,从武装开辟转入文治守成,从严刑峻法走向宽仁之政。但作为强藩之首的燕王朱棣不甘失去权柄,出于自己的政治野心,他责备建文帝受奸臣蒙蔽,变乱祖制,祸乱国家,并据引朱元璋所制《皇明祖训》的有关条文,打着“诛奸臣、清君侧”的幌子,誓师靖难,与中央政权展开角逐。战火弥漫了近四年,朝廷方面节节败退,狂澜既倒,回天无力。建文四年,燕师攻进京城(今南京),此时宫中突然火起,大火扑灭之后,朱允不知所终,一说自焚,一说出亡。建文臣子或殉节,或潜逃,或归附。强藩燕王登上皇位,即为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。  
  明成祖以谋篡登基,面对建文遗臣的强烈反对,他进行了残酷的镇压。贬建文帝两个儿子为庶人,囚禁起来;将忠于建文的臣子称为奸党,榜示奸党之名,张网搜捕。众多建文忠臣,诸如齐泰、黄子澄、方孝孺等俱在“奸党”之列,均被屠戮于市,而其族属也尽为诛杀,这在当时被称为“瓜蔓抄”。众多和朱棣不合作的烈士义臣在政治严迫中死去,仅方孝孺族属被诛者即达847人。  
  紧接着,朱棣着力塑造自己即位的合法性,掩饰篡位的事实,力图抹去建文朝的影响。他首先从政治制度上入手,命政府各个部门将建文年间所改易的洪武政令、格条,悉复旧制。其次,彻底否定建文帝,称其崇信奸回,委政近侍,改更祖宪,戕害诸王,为天地所不容,并为自己发动“靖难”战争进行辩护,声称是为百姓请命而举兵清君侧,而自己作为太祖嫡子继承皇位更是顺天应人。更有甚者,朱棣要销毁建文朝的历史痕迹,抹去已经客观存在四年的建文朝,除了将建文纪元改为洪武年号外,还下令将建文朝官方档案及记载尽数毁除。  
  朱棣的政策造成了政治上的高压和党禁、文禁的严迫,使“逊国之际,严网四张,人人在刀俎之上”,凡建文故臣之文字,人们不敢收藏片语,故建文朝事十无一存。  
  为了进一步抹煞建文朝历史事实,明成祖盯上了官修史书——《太祖实录》。当时官修的有关史书,其地位最高、对历史记载和社会舆论影响最大者莫过实录,建文元年(1399年)由侍读学士方孝孺等纂修的《太祖实录》自然也不例外。  
  《太祖实录》一修于建文时期,历时三年。靖难之役后,初修本落入明成祖之手,册数、卷数均成千古之迷。在明成祖即位后仅四个月的时候,便将在建文年间纂修的《太祖实录》尽行销毁,并诛杀称靖难君臣为逆党的前实录官叶仲惠等人,下令重修《太祖实录》,借口是此书遗逸既多,兼有失实,并委任太子太师曹国公李景隆、兵部尚书忠诚伯茹为纂修官重加纂修,务在详备。  
  对李景隆等实录官,他表达了充分信任,认为他们熟悉国事,忠诚国家,自身又学养深厚,足能胜任,并表示了自己的期望,要求各史官端心尽力,著成一代盛典。  
  不久,他又对实录官颁布诏令,做出暗示。他首先全盘否定建文年间所修《太祖实录》的价值,再次强调它详略不分,是非不明,并用前实录官被他杀戮的下场做出警告;接着,要求实录官在进行重修时公正翔实。明成祖的诏令实际上已为《太祖实录》的二修定下了基调,暗示臣下应按他的旨意篡改。  
  永乐元年(1403年)六月,二修的《太祖实录》完成。对这次修成的《太祖实录》,起初明成祖并没有异议,除按照常规由礼部安排盛大的祝贺仪式外,还称赞纂述翔实,并对参与纂修的史官进行嘉奖。  
  然而,事过八年之后,明成祖又再次下令重修《太祖实录》。此时他早已把过去褒奖李景隆和茹等人的话置之脑后,认为李景隆等心术不正,又成于急促,未及精详,于永乐九年(1411年)命翰林学士胡广等复修《太祖实录》。  
  永乐十六年(1418年),三修实录完成。此番改修花费了五年多的时间,修改得比较彻底。进呈之日,朱棣手捧实录,披阅良久,这才表示稍稍称心。此书即今天所传《太祖实录》,与二修本只有一八三卷相比,三修本共二五一卷,补充了不少材料,但同时也篡改得更为仔细,达到了不留痕迹的程度。  
  经过篡改的《太祖实录》,主要在“嫡出”和“靖难”两个方面为明成祖作了粉饰。所谓“嫡出”,就是把明成祖伪装成明太祖朱元璋正妻高皇后马氏所生之子,为其夺位披上合法外衣。其实,明成祖并非马皇后所生,而是妃所生。所谓“靖难”,就是为明成祖夺权制造种种合理借口。在《太祖实录》中,增入了明太祖朱元璋“国有长君,吾欲立燕王”之语;还增入了明太祖朱元璋死之前“敕符召燕王还京师,至淮安,用事者矫诏却还。及帝临崩,犹问:‘燕王来未?’”之语,其意在于暗示朱元璋想把皇位传给朱棣,并影射建文帝及其追随者阻挠了此事。言下之意,明成祖朱棣发动“靖难”是顺天承命的。  
  紧接着,在朱棣授意下修撰的《奉天靖难记》,进一步销毁建文帝的历史痕迹,歪曲相关建文朝的历史事实,粉饰其继位的合法性。该书对建文帝及其父懿文太子极尽诬蔑之能事,对建文帝的称呼是用“皇太孙”、“建文君”的字眼,甚至直呼其名“允”,完全剥夺了他帝王的头衔,这种称呼也成了后世史家不得不用的准则。  
  书中还照搬《太祖实录》中的一些说法,用大量篇幅不遗余力地叙述朱棣在为燕王时是如何文武全才,如何得众人拥戴。为粉饰朱棣即位的合法性,多次说明太祖早已属意传位燕王,增入了太祖和翰林学士刘三吾关于立皇位继承人的讨论,说明立朱允为皇太孙是太祖不得已之举,并捏造建文帝是矫诏篡位。  
  这部书还大肆渲染建文帝的失德,炮制出了一个荒淫无道、完全具备被推翻条件的君王形象。此外,对以方孝孺为代表的忠臣义士也描写得极其丑恶,称方孝孺在被捉拿后叩头祈哀。而实际上,建文帝并没有如此失德之处,方孝孺更是慷慨赴死。诸如此类对建文朝相关史事的歪曲和抹煞还有很多。  
 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,《奉天靖难记》所记载的内容,后来完全被《太宗实录》抄录进去,并将建文年号革除,借以证明成祖直接继承太祖之帝位,进一步为其篡位粉饰,而这样的纪年方法和歪曲的建文朝史事一起,最终以官方实录的名义被完全确定下来。  
  就这样,建文一朝之历史真实,或被篡改,或被销毁。明成祖的这种意图也被明朝历代皇帝所遵从,尽管后人不断呼吁为建文朝正名,恢复建文年号,官方只以“恐存建文,与成祖相妨”相推托,一直到明末万历年间,建文朝才得以正名,建文年号得以恢复,建文帝位得以承认。但这种承认,仍然不够彻底,那就是建文帝还未得庙号,不能与明诸帝同列享祀。只是到了清朝的乾隆元年(1736年)九月,当乾隆帝封建文帝为“恭愍惠皇帝”时,他的皇帝地位才完全得到恢复。  
  概言之,明成祖朱棣意图抹去建文朝一段历史,故禁毁建文朝政治文字,这样就使建文朝失去了基本史料,而以洪武纪年替代建文年号,更显革除之意。此后,又通过重修《太祖实录》和修撰《奉天靖难记》,使建文一朝真实历史生生从历史记载中消失,行革除之实。政治的严酷和对忠于建文者的暴虐,使建文年号无人再敢公开言及,建文年间就成了后世史家所说的“革除”年代。而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对建文朝的态度,也为明代后世如何对待建文朝确立了基本原则,这种基调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,影响了有明一代官方对建文朝的客观对待。这种革除行为使有关建文朝的历史真实记载严重缺失,尽管后来随着党禁、文禁的松弛,明代史家的不断努力,使这一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,但很多建文朝历史史实已不可得见,其损失已成千古遗憾。  
    
  (作者单位: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)
发表于 2009-1-21 23:41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建文帝真的好惨:'(
发表于 2009-1-22 01:16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中国历史上,改朝换代是常有的事!
  期待再一次到来!不能违背历史潮流啊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免费吧论坛

GMT+8, 2024-12-24 07:10 , Processed in 0.021686 second(s), 4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