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家统计局有完整的自从1952年到2021年的中国GDP构成。2022年的GDP构成,应该与2021年类似,但净出口可能稍微高一些。
从图中可以看出,中国居民消费大约占GDP的38%,比美国的70%差了将近一半。而中国的投资,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,比例高达43%,大约是美国的两倍左右。中国的净出口对GDP大约有3%左右的贡献,但美国的净出口是负的,巨额逆差拖累了GDP。 中国居民消费占GDP不到40%,这是因为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很低,也就是40%左右的水平。因此,之前估计的中国居民债务杠杆占可支配收入的170%左右是靠谱的。 从历史上看,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路下行,在加入WTO后更是跌破了40%的水平。这其实是中国的商业模式,用外需替代内需,居民收入受到抑制,用居民的低收入,补贴并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。另一方面,居民加杠杆借贷扛鼎,进一步消耗了居民本来就不多的现金流,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收入,支撑大量投资。中国的模式是出口导向,世界工厂。虽然净出口占GDP比例不大,但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,金额都非常巨大,符合世界工厂,制造业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,利润微薄的模式。 回顾更早的历史,1958年开始的“大跃进”,以及之后的大饥荒,都在GDP构成的比例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迹。大跃进期间,强行工业化,急剧提高投资,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,以至于消费比例急剧下降。而违反规律的荒谬之后,就是一场大饥荒。投资的比例急剧下跌,而消费的比例急剧上升,达到历史最高点。这种极端的比例,实际上是人民用全部的收入维持生存,而投资则大规模坠崖。图中的波动,就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,生离死别。 现在,中国GDP中投资的比例超过“大跃进”,经济却暂时没事。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出口。出口的大市场,美国的消费者,支撑了庞大的产能,让投资还能维持。但是,如果未来中美交恶,甚至步入战争,这张图又将如何变化?这将如何影响几亿普通人?时代的一个转折,就是普通人的一辈子。
|